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建设 >> 正文

机电一体化特色方案建设

发布日期:2021-04-02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      建设宗旨

1.      专业是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办学思想、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机电一体化特色专业是经过长期建设形成的,是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2.      建设模式所涉及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团队建设、实验实训建设、教学管理建设、示范辐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中,充分结合学院要求与专业建设需求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

机电一体化特色专业建设是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机电一体化特色专业建设要以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为出发点,科学制定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制定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和教学管理机制,为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保障。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是机电一体化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机电一体化特色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为实现教育目标所必需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环节等基本内容。

制定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体现先进科学的专业教育思想,建立吸收用人部门参与方案研究制定的有效机制,发挥产学研在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1.机电一体化特色专业的课程建设应紧紧围绕教育目标,根据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和新要求,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

2.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目标,吸收用人部门参与研究,合理确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3.教学内容改革要深入研究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及行业、学科发展的需求,积极开发反映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新课程。要将行业与产业形成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着力减少课程间教学内容简单重复问题。

4.教材建设要反映教学内容改革的成果,积极推进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课件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建设,选用高质量教材,编写新教材。有条件并有需要的学院要瞄准本专业的国际先进水平,引进、消化和使用国际优秀教材,努力与国际主流教材建设保持同步,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国际竞争力。

5.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在保证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突破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推广使用现代信息工具的教学方法,推进启发式教学,采用探究式、研究性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

(三)实验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

1.机电一体化特色专业建设应特别注重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多种实验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探索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的模式,将研究成果和研究思维注入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扩展知识视野,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2.加强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和环境,提高实验室整体建设水平。逐步加大相关学科实验室和研究项目等资源向学生开放的力度,针对学生特点,吸收学生参与学科前沿研究。

3.积极开展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利用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各种形式,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

4.拓宽实践教学渠道,积极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

(四)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是机电一体化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围绕机电一体化特色专业建设需要,建设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骨干,教学和科研综合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2.探索学校与社会联合培养教师的新途径,使教学梯队的结构更加合理。要积极推动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聘请相关产业领域的优秀专家、资深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形成交流培训、合作讲学、兼职任教等形式多样的教师成长机制,使梯队教师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

3.机电一体化特色专业教学队伍的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较强的教学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鲜明的教学特色,并能积极承担教学研究课题,参与教改活动。

 

二、      人才培养模式

1.研究与实践“跟班实习+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突出宽视野特色,并在6个角度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进行改革。

 

 

 

 

 

 

 

 


 “宽视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强化工学结合性—创新“基础能力培养+跟班实习+顶岗实习”的3阶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第1阶段为阶段,该阶段以实操和仿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如计算机操作技能、工具的使用等专业基本技能;第2阶段为跟班实习阶段,在学生入学的第2学期进行,每学期安排4周到企业实习,结合本学期所上核心课程制定实习计划,由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管理,该阶段培养核心课程教学目标所规定的综合技能;第3阶段为顶岗实习,在学生入学的第3学年进行,安排17周到企业顶岗实习,该阶段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创新能力。

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与社会需求的衔接性—根据社会需求,即机电专业岗位群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突出职业性—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按照突出岗位(群)职业能力需求并适于教学执行理念,以“项目驱动”的方法将传统的专门化课程进行分解与整合,构建了更具高职特色的全新课程体系。

在教学活动实施上强化实践性—对于适于改革的专业必修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实验实训、实习等多种方式以强化教学活动的实践性。

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力求复合性—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社交和礼仪、公文与科技文档撰写技能、辐射专业的相关技能,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在专业建设中注重同其所辐射专业群的关联性—在示范专业建设研究实践中,注重主干专业与专业群相关专业建设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2.研究并实践能力递进、学训交替的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教材、教学和评价4个层次进行课程建设。

在专业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将课程能力层次分为:职业通用能力课程、专业基本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分别对应相应的课程。其中,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以具体项目为主线,将传统的专门化课程进行分解与整合。

教材建设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这类教材的建设的原则是兼顾两个系统;另一类是校本教材,这类教材的建设综合考虑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实验实训条件、地区的人才需求的特殊性等进行建设。以项目化的优质核心课程项目为主体,职业技能训练进课堂和“教、学、做”一体化进课堂是进行强化课程教学的实践性的主要方法。

课程评价方式有基础课程的“考教分离”的考核、核心课程的“理论+实践”的考核、实训环节的“操作与考核分离”的考核、跟班实习的“企业+学校”考核、顶岗实习的“顶岗业绩+实习报告”的企业与学校共同对学生考核等5种方式。

课程评价方式

3.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以企业聘请和企业培养等途径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打造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中坚的教学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层次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

在示范建设过程中,通过组织听评专业课、进行集体备课、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实践活动、聘请经验丰富企业技术人员开展讲座等方式以保证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按照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思路,从合作多个单位中选拔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高,乐于职业教育工作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充实到兼职教师队伍中。

4.建设“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实训室与校企共赢实习基地

实训室的软件和硬件建设方法为:以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3贴近策略进行实训场地和设备的硬件建设;以技能实训模式、仿真实训模式、创新实训模式的“3模式策略进行实训模式建设;以基本能力实训任务、专业能力实训任务、创新能力实训任务“3任务策略进行实训任务建设。           

改扩建钳工实训室、电子工艺实训室、机电一体化实训室 、维修电工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传感器应用技术实训室、电工基础实训室等7个实训室。

在建好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同时,十分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与小牛自动化,隆基硅等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以保证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顺利进行。

5.建设“资源共享”的专业群

依托机电示范专业建设,深度辐射带动本专业群中智能家居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制冷技术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

6.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成效50%50%

建立了由系部、教研室、教学秘书及全体教师参与、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学期普查教师的教学资料;组织召开师生座谈会,掌握教学动态。配备兼任教学信息员,挑选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教学信息员并与系教学督导员沟通,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教学督导小组,并进行分析、评价,促进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积极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教、教师评学活动,并把考核结果和教师综合考核、教学质量奖及班级考核挂钩。同时通过规范的管理,建立完善的教学档案管理办法。

7.示范建设对引领、辐射与支持作用

“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是国务院及教育部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专业建设则是中职院校示范建设的重心。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示范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结果,在以下方面做出了创新

1.“宽视野”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创新构建了“基础能力培养+顶岗实习”的2阶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企业实习进行教学并采用灵活适用的考核与评价方式。2阶段模式实践为学校教学、学生的学习与职业定位、企业对于员工等需求与要求在具体企业背景、企业环境与具体工作任务中找到有机结合点。

2.多层次的课程建设与全方位的教学方法改革,实践“课堂小企业,理实交融”的理念

以能力递进为方向,让结合实情的校本进入课堂,兼顾两系统的规划教材建设,让职业技能训练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课堂;采用实物、仿真、现场、互动、开放、生产性多种教学法,并灵活运用考教分离、理论+实践、操作与考核分离、企业+学校、顶岗业绩+实习报告等多种考核方式,践行“课堂小企业,理实交融”的理念。

3.以策略探索并实践实训室与实训基地建设

以“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的“3贴近”策略进行实训场地和设备的硬件建设;以技能实训模式、仿真实训模式、创新实训模式的“3模式”策略进行实训模式建设;以基本能力实训任务、专业能力实训任务、创新能力实训任务“3任务”策略进行实训任务建设。

 

三、      大国工匠

胡双钱,中共党员,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班组组长,一位技术精湛的航空手艺人,从业37年来,他先后负责过运十飞机、MD82飞机、波音737飞机、空客320飞机、ARJ21新支线飞机、C919大型客机等飞机型号零件的研制生产任务,经他手的几十万个零件没有一个出现质量差错,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曾先后获得2002年上海市质量金奖;200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2015年感动上海年度十大人物、第十四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刘源张蓝领质量贡献奖、中央企业道德模范标兵、上海市劳模年度人物;2016年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全国最美职工、上海工匠、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永康市质量形象大使。

2017年,他带领工作团队,扎根生产一线,发扬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从飞机型号研制任务的难点入手,从现场存在的问题入手,完成效率提升、质量改进、成本降低等各类课题63项,形成专利两项。其中效率提升类课题为公司节约加工工时8832小时;成本降低类课题降低了飞机零件原材料用量,提升原材料利用率11%,直接为公司创造效益723.5万元。